close

20歲以前,總覺得時間過得好慢,希望自己能趕快長大,長大可以做好多事←做自己喜歡的事,沒有人會管我(天真的定義)。
從過了20歲的生日那一天起,覺得自己已經儼然是個大人,上了大學的我,在台北更自由了,雖然有事要自己承擔,但是有好多實現自己想法的空間與時間,覺得生活很愜意。
不過,隨著年齡的增長,每年的生日不再覺得自己長大,而是逼近成年、遠離青春,我當然知道這是必然的軌跡,「青春」也可以只是一種狀態或心情(抓住青春的尾巴?!);越長越大的結果,是將自己推向無盡的工作深淵。
大人常說:年紀小不懂事,只需要好好唸書,以替自己的將來謀求技能,為自己投身職場做準備;而今長大了,書也念到一定的學歷,該出社會賺錢了,「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」。
自己還躲在學校裡求學,身旁的同學、朋友,紛紛變成社會新鮮人,大家聊天的話題漸漸充斥著:我同事、我老闆、今天工作、薪水...等,種種論題似乎都在提醒我,妳也要趕快出社會工作啦!
會的,一個人的一生,花在工作的時間通常超過求學的時間、甚至多好幾倍,還愁不工作嗎?
社會上普遍認為,妳唸書就是為了以後有工作,工作是為了養活自己、家庭、養老金...等,有錢才能做想做的事,才能滿足自己的慾望,好像一切的最高價值,就是→錢!
為了賺錢,為了有好工作,所以要認真唸書,所以要有好學歷,才能在社會上有競爭力,才有可能起薪比別人多一些(不會輸在起跑點);畢業後,就要開始比工作、比婚姻、比積蓄...感覺好物質喔...

到底是社會價值觀太務實?還是我太「不食人間煙火」般的風花雪月呢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蘊清 的頭像
    蘊清

    字格絮語

    蘊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