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教程考「青少年問題與輔導」,考完後發現自己真的距離輔導之途,還非常遙遠。
上大學之後,讀了幾本存在主義的書,就開始以為自己能思考自己的意義、存在的意義、世界的意義;但是,直到現在我依然被類似的問題困擾著。
畢竟,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存在價值都有不同的見解,想找出自己存在的意義,而非敷衍其事,不知道是否鑽牛角尖?

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了,何況遑論想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?
姑不論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與環境、個性、經歷,青少年的思維邏輯與我這六年級生真的有些差異。鄭瑞隆(2002):罹患「缺愛症候群」少女的特徵-
1.與家人的關係疏離或交惡,對家庭缺乏向心力,覺得家人難以溝通,經常離家或學業中輟。
2.對於家庭之外具有不良企圖的愛,無法分辨且缺乏免疫力,極容易被騙、被引誘,為了他人給她的愛,會毫不顧一切投入而無法自拔,甚至犧牲自己。
3.情緒困擾,常有不當的情緒表達,容易與人發生爭吵,甚至有極端的行為,例如自殺企圖或心中經常充滿怨懟、想要報復。
4.行事衝動,缺乏愛護自己身體及尊重他人的能力。
5.容易從事性交易、物質濫用(如吸煙、喝酒、吸毒)、飆車、與人同居及過早性行為或性行為浮濫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遇到這樣的孩子,你要如何輔導?
鄭瑞隆指出,要讓她們感到被接納、被關心、家人願意傾聽她們的心聲與喜怒哀樂...。

自我反省:這題我答的不好;沒想到要背完五個長長的定義,所以只記得零星片段。
想說的是,一、覺得符合所謂的「缺愛症候群」,不應該只有女孩,男孩也會出現相同的情況。二、目前社會上有以上症狀的青少年應該很多,所以我們的社會沒有愛?

符合五項特徵的青少年,才可說是罹患「缺愛症候群」。
一般的青少年,其實或多或少有一兩項病徵的,瞭解越多就越擔心。
當我還是青少年時,青少年次文化的關注焦點與目前世代不同,但也不代表我們的世代愛比較多,有時覺得發生「缺愛」的情形,青少年也必須負起很大的責任。

青少年說的話我們聽,我們說的話青少年聽不聽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蘊清 的頭像
    蘊清

    字格絮語

    蘊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