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50102  又來上課了:)

這次的木工老師是個小帥哥,年紀很輕,經驗卻很豐富,曾經是國手(專長在門窗)。
他說木工可以融入生活;我很認同,週間上班、週末上課的我,本就是抱持同樣的心情而想繼續參與。

之前跟著的實作老師是林師傅,這次則由梁老師(已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高雄大學研究生)為我們講解。研究、說明部分,仍然是黃老師(高雄大學講師)。

 

共計三週共六日,第一週:
週六在會社先上課,黃朝煌老師說明木門的基本知識,下午是梁智修老師說明本次目標。
先教「釋圖」、開「材料單」,又多了很多沒聽過的專有名詞。不過相較之前的傳統大木作,本次進入細木作,老師上課採西方理論式引導,要學著自己判斷、練習。
週日就前往橋頭糖廠,第一次在「興糖‧愛木-15巷」做木作,有專門的工具桌、各種有趣的小工具。
早上先備料,要整「毛料」變成「成料」。刨木一整天,到下午幾乎沒力,尺寸備齊就可放樣(畫尺寸線)。

第二、三週:
拼命不斷鑿榫頭、榫孔,可以鑿山形或切碎碎,握鑿刀到流手汗、敲榔頭到手臂酸。從榫接的每枝木條逐漸成形為木門的框架。

原來,鑽透榫滿有成就感的,兩邊打通的那刻非常感動:-)還得到助教稱讚,說我挖榫孔很有進步。
木工三班有嗨咖,所以下工後,大家臨時玩了交換禮物,得到非常可愛的內搭褲,也挺有趣的。

結果,進階班原訂最後一天,我們又來不及做完。先修整並試組立,找出該修整的問題、拆解後分別調整、組合後必須同高同寬對角線相等長且四邊直角,都沒問題後才能上膠,等膠乾定型時,一樣繼續修整解決所有問題,最後刨平也用砂紙磨亮。然後,就等待之後的收尾,還要安上五金等後續,就只能留待之後的課程。

 

總結:
發現木工真的是「失之毫釐,差之千里」、「行百里路半九十」、「牽一髮而動全身」,每個步驟都必須謹慎,因為會從開始一直影響到最後,木頭不會變且會回應你。

會社早已安排回娘家活動,要與大家分享過去與未來兩年的反省展望與回饋,而我們也累了一天,所以剩下的收尾工作就暫停,四扇門框被收進倉庫,期待下一期可以在自己手中完成,抱著這樣的心態,所以當場又舉手報名了下期,本來還猶豫著的、想計畫去旅行,既然都沒有既定計畫,那麼就繼續揮霍不想浪費的時間吧~我想,是因為伙伴而讓我想再試試,是因為會社的精神而讓我不想就此放棄,那種一群人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奮鬥的感覺真的非常吸引我,在這個時代、在這個年齡,還能有這些真誠的朋友不容易。

做木工總是站著、總是彎腰,常常埋著臉獨自面對木頭,卻在抬起頭來時看見大家也正在一起努力,我們會偶爾給彼此一個微笑、一句溫暖的問候,我們是為了修復、為了練習而來,雖然課程結束帶不走實品,但是每個畫面瞬間、許多週末時刻都耗在我們認為值得的美好裡,這些經驗無價!

 

為了希望能親手將門架上,所以又報了下一期。
所以,一月份的週末又可以上木工班了: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蘊清 的頭像
    蘊清

    字格絮語

    蘊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