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在思考幾個問題:
1.如何成為老師?
2.如何面對學生?
3.如何準備教材?

★教甄教檢
成為老師的行政程序,很容易搞懂,就是修習教育學程,考教師檢定拿教師證,再來應付聯招獨招考試,以便進入學校成為合格的專任老師。

但是,要準備那很多人競爭的教師甄試,而能不成為流浪教師的方法,是有萬全的準備。通常一場教師甄試包括筆試、口試和試教,在在考驗準老師們的能耐。在一群優秀的人當中,只有強者能上榜。

這個星期,在辦公室和幾位老師討教,大家都很樂意回答我的問題,
告訴我該努力的方向,雖然看法各有差異,但是將之集合起來,也非常受用。非常感謝!自己也要好好加油!

★老師與學生之間

因為指導老師很客氣,幾乎不會要我幫忙,下課也會要我早早回辦公室(雖然可多讀點書,不過和同學很有距離,也不知道如何融入同學,老師在時就有點綁手綁腳)。

所以出現了些疑問:

1.      到底和學生的分際該如何拿捏?

現在已大致認識班上同學,會找機會和同學們聊天,同學也比較會主動跟我聊天,但是我目前秉持的是「朋友態度」,不知道會不會讓他們覺得好欺負或是不需要聽話。我不想罵他們,我也還沒想好如果需要處罰的狀況,該用什麼方式?因為目前大家都還很和氣,感覺還在探彼此的底線。

這部分有向前輩請益的小筆記(以狀況、事件分):

*看早修時,可以聊些生活大小事,也可以藉機和同學講講最近發生的國家大事,當作教學之外的成長。也會和同學拉近距離。

*中午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吃飯,可以迅速瞭解每個人的好朋友,和他們關心的事,有更多和他們相處的時間。

*要主動接近同學,因為半年實習很快就過了,且同學們普遍比較被動。

*強調榮譽心與責任感,會給他們改過的機會,但是一再犯錯就不饒。漸進式的責罵(一開始開玩笑,之後就認真發脾氣)。例如:事前預防貴重錢財遺失,告訴他們一定要好好保管身上的財物,強調責任;以免真的遺失就棘手。

*瞭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,並主動關懷。適時給他們面子,不要讓他們覺得受到幫助。

目前和班級的學生相處狀況還可以,因為我們和學生的年齡畢竟比較相近,所以有時也不太想一直管他們,除了自己沒有威嚴,也不喜歡讓他們感覺壓迫。不過這方面得多學習不同老師的管教方式,以及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。

還有,覺得
參與學生事務是一個可以讓我更瞭解他們,也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的管道。 因此去了社團聯展,看到學生們的另一面,希望現在的乖寶寶們,之後不要讓我擔心,出現狀況才好@@

我知道 實習時跟的班級,畢竟不是自己的 班級,但是之後真的當上老師,也很難會有這樣的生活與記憶了吧?所以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和他們相處,採取「各個擊破法」,主動找他們一個個聊天,漸漸的也發 現,其實大家包括指導老師,都和我一樣,是「慢熱型」阿~~大家一定會越來越熟的,就像來這裡才認識的伙伴一樣︿︿

 

2.高中生的程度到達什麼高度?我想,該從教材來觀察,看看國中教材和高一教材。跟課要聽的更仔細,還是要再多問其他老師,雖然被兩三個拒絕,不過我想聽聽不同風格的上課方式,才能有更多激盪。
其中一個老師,在我二度拜託下,終於首肯。
我要把握機會好好觀察與學習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蘊清 的頭像
    蘊清

    字格絮語

    蘊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