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習老師,尤其是新制的實習老師,我想心中都會有一個定位的問題。只需實習半年的我們,教育部的定位是跟著老師實習的實習「學生」。但是在真正的學生面前,我們又必須當自己是不折不扣的老師。
在辦公室向其他老師敘述學生事件時,很自然的說「我們班」如何如何,不過有的老師會接著說「喔林老師的班齁」。這時我就會困惑。
指導老師、輔導老師、教務主任,都不約而同的要我們拿出老師的樣子,可是在其他老師的眼中我們應該只是很嫩的菜鳥吧,眼神就寫著你不要自己捅出簍子就很感謝了,何況還要管學生和教學生。
還有一次也是,我從開學到今天幾乎每天都看早自修+午休+打掃,星期二的升旗不用說也會去,可是這星期卻遇到同一個老師質疑:升旗妳也要去?言下之意,妳何必去干擾林老師帶班?
我一直知道,會有老師覺得我們來這半年只是過客,我們走了之後,原班老師還是要收拾學生的心情等等,說不好聽就是攪局者。所以我也一直小心翼翼,謹慎地不做太多,不要違反輔導老師的規定,只是一直覺得這樣會讓我有置身事外的感覺。我好像只能把自己定位在「輔導老師」的立場。
而且,學生出事,也都是老師必須扛,所以老師有顧忌其實也是正常的,我也可以體諒。
只是自己還是會想更接近老師角色一點。比方說,我很想趁著早自修跟同學們說說話、聊聊天,可是卻總有許多顧忌。會不會太吵,害班級秩序太亂被教官扣分?會不會讓學生來不及寫完考卷?會不會自己不小心說錯話?太多疑慮讓我到現在還是不敢開口。
不過還好,輔導老師可能看我有點畏畏縮縮的態度,主動開口告訴我:「妳就當成是妳自己在帶這個班級。」,去設想遇到狀況怎麼處理?
我其實也還在摸索學習。舉一些和學生相處的例子:
1.遵守約定。社團博覽會因為答應了學生要去看,所以實踐諾言。
2.勇於坦承錯誤,即使對象是學生。因為一時口氣較嚴肅,卻自己搞錯對象,所以向學生道歉。
3.機會教育。和幾個學生比較熟,一次下課和其中一個聊到人生未來方向,我想試著引導他去找尋,可是卻無法說服他的論點。不過讓我比較知道現在學生的想法。
*我希望自己可以是學生的朋友,和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,我開放自己,也希望他們放開心與我相處。
慧老師曾二度說我具備老師的特質,她說:「當妳的學生一定很幸福」、「希望被妳教到」;因為她覺得我說話條理分明,會解釋前因後果,不會囫圇吞棗。我很高興!因為給一根釣竿,永遠比只給魚吃有用。
從小到大常有很多朋友覺得我「像」老師,他們根據的是我的外貌氣質,說我看起來很有老師的fu,而今天告訴我像「老師」,是因為覺得我能勝任這個職業,這讓我感到被肯定。
*我想當一個具備專業能力,也具備柔軟的心的老師。受學生敬愛。
希望學生願意和我說話,也願意聽我的建議,除了課業,還有許多人生課題必須去學習阿~「教學相長」是自從立志要當老師的那刻起許下的心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