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~迎接新生命,用愛陪伴成長~晉升雙寶媽
願:
扮演好每個角色,變成更有自信、智慧、散發光彩的人。
蓄積潛沈且發揮自己的能量,改變自己進而影響別人。

目前分類:網摘精選文章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最近這部共11集的日劇很紅,它改編自真人真事,我想它為許多人帶來溫暖。
雅小惠借我片子,在此感謝;她原本建議我花一整天一口氣看完,要哭也哭的比較痛快,但是無法如願的情況下,依然很認真地分三天的時間看完,且因為不想停止,所以總是不由自主地看到凌晨兩三點才罷休,真是不錯看阿!

看完後,感觸很多,因為從第二集開始哭到最後一集,所以也有點感傷。心得大體分成四個部分以言之:

1.認識病症:它對於我的第一個意義是,知道世界上有「脊髓小腦變性症」的存在,主角池内亜也(澤尻繪裡香(沢尻エリカ)飾,即木藤亞也)的病名、病症等,如果我沒有看這部日劇永遠不會知道。
感謝教程、感謝政策,今年特地修了「特殊教育導論」這門課,其實之前也聽過、看過許多人對弱勢族群的真誠態度與努力付出(例如:《月亮的孩子》這本書,講罹患「白化症」孩子的故事),但是從不曾深入地去瞭解關於特殊教育,或接觸相關可深入思考的議題,我非常明白曾經認真地活著的亞也,在現實的世界裡不如劇情般那樣的美化。
社會新聞不也轟動一時?因為幫助生病的同學而導致病患不幸身亡的事件。
每一個劇中的亞也曾經問過的問題、煩惱的問題,在木藤亞也的身上是千百倍的承擔,畢竟社會不是真如劇中那樣美好,不過劇情實在地傳達了該傳達的,用影像比用文字更清楚、更容易理解,藉由這部日劇的發行,我們能夠瞭解亞也的努力與遇到的許多困難,她如陽光般和煦地支撐了十年(人生最精彩的15~25歲)。

2.寫作力量:亞也希望對社會有幫助,希望能幫助他人的心願,透過文字完成了。
念中文系的我,一直相信著文字、人文的力量,喜愛閱讀文字、寫作文章的我,抱持的是想法分享的態度,卻不會想像自己的文字的力量是巨大或渺小,但是看完日劇突然發現,只要有一個人看我的網誌,就可能發生影響,所以必須加倍小心;亞也每天堅持所寫的日記,不但肯定了她的真實、她的存在、她的意義,無論是家人、朋友、醫生甚至如我們這樣的陌生人,都被她影響著,她不放棄自己,用行動感動當時的人,家人朋友受她感化而上進與改變想法,當然也間接鼓勵了與之接觸的許多人,連我都覺得她認真地鼓舞了我。

3.情緒抒發:亞也說她在面對病症的慢慢惡化,失去所有一切能做的能力之前,至少流了一公升的眼淚,一公升是個量詞、形容詞,觀眾不可能真的去數、去估計亞也的哭泣次數和傷心程度,就像妹妹亞湖所說,如果是她得到這個病,一定不能想姊姊那樣堅強與勇敢,我想我也是,所以我佩服亞也的勇氣。
「人類在行走時才能思考許多事」,人類運用各種情緒以表達與溝通,「人類不像植物和動物,總是希望活得更久」,人類有意志才顯出和其他動物的差異。
再怎麼堅強,必定還是會有低落的時候;再怎麼樂觀,必定還是會有哭泣的時候。眼淚其實能夠釋放許多情緒,哭累了,會顯得安定,連帶的,不安、煩躁、不甘、難過、無奈等,似乎都少了一些。因此,我心中描繪出的亞也,不會因為她在生活裡掉了許多淚,我就覺得她依賴或膽小。

4.心中支柱:外顯的情緒與內在心靈是息息相關的,有一個想法靈光乍現,「人生-就用加法吧!」,因為完成一件事、因為看到一處美景、因為感覺春風的拂動,每天從零往上加,一定會更開心!
「作自己認為對的事」,自己的人生,自己選擇、自己決定。
亞也的心中支柱是媽媽,剛巧加深最近自己的體驗,家人其實是比朋友更重要、更該珍惜的。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錯綜聯繫,醫生與患者、老師與學生等,關係都是後天而有的、後來才加上去的,但是家人、尤其是直系血親,卻是先天、一出生就決定的、無法改變的緊密,所以家庭因素對每個人的影響或許程度不一,卻都無法擺脫。

感受到春天的來臨嗎?發覺了心中的純淨嗎?挖掘出強烈的進取嗎?
這是一個直達人心的真實故事,感人肺腑的心靈特快車。
pa100x35.gif
艾瑪[隨處走走]網摘(2006年3月13日【觀點】類文章)

蘊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導演: 陳可辛;編劇: 杜國威、林愛華;演員: 金城武、張學友、周迅、池珍熙

男友說好看,我覺得不錯,但與原先想像有些差異。
可能是受之前看過的歌舞劇留下的既定印象,認為歌舞劇就該熱熱鬧鬧,用歌舞表現演員的內心衝擊或其他烘托,而以這樣的角度檢視之,本片得分可能稍低些,不過這樣說似乎又強求了這部片的導演(雖然我去看這部片的理由其中之一,是想看看少見的華文歌舞片會如何呈現?)。因為,我和男友給這部電影的第一個優點都是內心呈現極深刻(只是其他部分就出現歧異)。
我欣賞這部電影,由女主角的觀感出發當作基點,我覺得孫納(周迅飾)戲裡戲外演的都是某種程度的自己,電影中的電影和她的愛情也有相應,所以她在演出時也在整理自己的感情,或許是因為我曾經有類似的愛情經驗,可以理解那種複雜的心情;十年前,還是追夢的女孩、未經世事卻無懼,十年後,已然是赫赫有名的女明星、卻不敢誠實面對過去的感情(是林見東多次的想喚回她的感覺,她才讓自己又陷入過去的愛戀),姑不論孫納是否真的不想回憶?還是強壓著自己的情感、封印在心的最底處?我現在覺得,並不是沒有愛、沒有恨,而是自己放棄就逼自己去忘記,愛與恨往往只有一線之隔,交織在一起時的又愛又恨,只證明了對象的重要,所以妳在乎、妳付出情感。
而劇本刻意地讓電影與電影中的電影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(當然是指內心的感情糾結,非身份與事件),是為了讓現在的三人各自思考,而交會的中心點自然落在女主角身上,孫納與林見東、聶文前後的一段情,當年與見東的不告而別、未說明所有狀況(見東反而是無意透過好朋友瞭解她走了、與自己的導演好朋友有了新感情等),造成後來他再度想找回從前的老孫,是一種依戀也是某種程度地不甘心,所以他們兩人需要有一段再回到原點去的情節,算是與自己過去的感情好好做一個結束,給它一個該有的結局。現實的聶文則也喜歡孫納,但心中清楚知道孫納的心不是百分百付出、有所保留,孫納最後終於懂了,長大的自己心裡的對象應該是聶文多一些,所以她說「這是一部我一直想演的戲」。
當然,導演沒有給結局,可以說三人都各自有了自己新一層的領悟,但在我看來,是鬆了一口氣的無負擔,聶文有了動力、想再回去拍自己想導的戲,見東或許對孫納還有情感、卻也知道真是該放手的時刻,孫納自己兩邊都沒有跟、但意外拿到自己的「回憶錄:曾走過...」,開心地笑了、流著淚笑了,是困擾著很久的心結解開了的放鬆吧?!畢竟,青春年少還是有留下些什麼的。

關於愛情、關於《如果‧愛》,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,值得大家去觀賞喔!

pa131x34-2.gif
艾瑪[隨處走走]網摘( 2006年1月10日【藝文】類文章 )

蘊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